第八章  江南的政权建设和经济措施

第三节 父丧、疾病和小差错

洪承畴在江南任职期间,如上所述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。他所管辖的地域很广,除江南省本身以外,还需策应江南各省;所管的方面很多,除军事调动、策应外,还要负责经济上的赋税征收、解运,军队和地方的粮饷支出,地方行政事务及招抚降臣等。在江南形势动荡、连年战乱的情况下,他的担子是极其沉重的,很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,很多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的问题,都需要他无不竭尽心力去解决。正象他自已所说的,在江南期间,他是昼夜冰兢,不敢顷刻逸”。不仅白天公务繁忙,晚上还要秉烛理事到5更天,天天如此。在他任职一年后,顺治三年七月,与他同赴江南的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班师回京的第二天,十一日,洪承畴也疏请回京。清廷以江南尚未大定,没有同意,并以赐给他妻子银百两、貂皮200张,来抚慰他,让他继续在江南任职。刚去一年,洪承畴为什么就请求回京?看来,一是由于工作繁多,过度辛劳;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由于他是汉臣,工作比较难做。不过,无论他怎样想,他也只能按清廷的命令继续干下去。到这年底,洪承畴又一次上疏请求回京,原因是由于过度劳累,在这一年的一月二十九日,当他走进公署时,忽然右目如有蒙蔽,及至衙门办事,右目瞳子已有内翳,若自掩左目,由右目径不能见字,数步之内,不能辨人物,必开左目,然后能见字,批判方能见人物”。按他所说的病情,应汉是患了白内障。这病自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,何况当时的医疗条件较差。从十二月一日起,他不能再时公署办事,每天只好在私宅理事。他原想请医生调理几天就会好的,没想到十几天后仍然不好。医生认为右目不红不肿,惟瞳子上有蓝翳,其伤在内,故视不能明,必屏事静理一两月在私宅理事,接见官员有很多不便,早晚也不能再秉烛看文件。他担心这样下去,左眼的负担太重,会导致双目失明。为此他再次上疏,将他的病情如实上报,希望朝廷能理解他目前的困难。

接着,他要求能把福建家属接到江宁来。这个要求很快得到回音,同意他的请求。然,他还没来得及派人到福建接家属,他的弟弟、儿子和老家人陈应安,已于顺治四年二月二十日,从福建泉州老家赶到江宁,向他报告,其父洪启熙,已在去年九月病逝。洪启熙多年生病,明末洪承畴忙于军务,不能照料父亲;降清以后,老家尚在明朝统治之下,他也无从回家乡。待洪承畴到了江南,公务更忙;后来清军进入福建,但福建还很不安定,书信时通时断。受儒家礼教训导成人的洪承畴,闻说父亲的去世,自然感到自已的不孝。因此,他要求让他“回京守制,终丧三年”,以“稍尽子道”。这个揭帖去后,仍然没有得到允许;于是在这年四月,洪承畴再次为父丧和眼病上揭帖,要求允许他回京守制。由于父亲病死的消息传来,洪承畴病了一场,眼病加剧。但就是在这种身体条件下,他仍然是“一有传奉圣旨,则顷刻不可停留;一遇各省剿抚、兵食,则远近不可稽迟”。劳累的结果使他不但右眼“咫尺之内,不能见一人,辨一物,”而且左眼“益觉昏花”。但是,他没有接到“钦件,何敢停手!”在他一再请求之下,清廷终于在这一年的七月同意他回京师并入内院理事,但必须等到新任江南、江西、河南总督马国柱到任,方可离开江宁。他们的交接工作大约是顺治五年三月进行的。

洪承畴几次请求回京,除身体劳累成疾和丧父之外,还有一层更为重要的原因,使他感到继续留在江南,已经不合适了。那就是鲁王朱以海及手下的一些人,施反间计。由于洪承畴在清统一江南的过程里起的作用相当大,鲁王就想以封洪承畴为国公、封江宁巡抚土国宝为侯的办法,施反间计。他发下敕书,敕书里有为内应,杀巴、张二将,则江南不足定的话。鲁王派间谍谢尧文拿着这个敕书,准备偷偷送给洪承畴和土国宝。同时送去的还有鲁王手下黄斌卿写给洪承畴和土国宝的信。敕书里的巴、张二将是指清将巴山和张大猷。他二人是清军驻防江宁的提督。结果,在顺治四年四月,巴、张二人手下的柘林游击陈可,抓获了谢尧文,搜出鲁王的敕书和黄斌卿给洪承畴、土国宝的信。巴山和张大猷将这事上报朝廷。朝廷奖励巴山、张大猷二人严察乱萌”,同时谕慰洪承畴、土国宝说:

朕益知贼计,真同儿戏,因卿等皆我朝得力大臣,故反间以图阴陷。朕岂堕此小人之计耶?

朝廷命巴山和张大猷“与承畴会鞠谍者”。初兴的清朝,从多尔衮到满洲官员,头脑很清醒,对鲁王的反间计,自然不信。他们不但安慰洪承畴、土国宝,而且让他俩参加审问鲁王的间谍。以表示对他俩的信任。尽管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此事表现得毫不介意,但对洪承畴来说,毕竟内心有些不安。因此,他以病、父丧为藉口,更为坚决地要求回京。

一波虽平,一波又起。广东的僧人函(或亟)可,是故明尚书韩日绩的儿子,出家多年,顺治二年春,从广东来到南京印刷藏经。不久,清军占领南京,函可久居江宁,想回广东。因韩日绩是洪承畴的会试房师,于是,函中就去找洪承畴,请他发给通行印牌,以便返回广东。洪承畴看在过去房师面上,又想函可是个和尚,没什么问题,就给了他通行印牌。顺治四年十月,函可和随行的僧人金腊等,5人一起出江宁城。巴山、张大猷手下的守城人,从函可带的竹箱里,查出福王答阮大铖书稿和《变纪》一书,都有反清内容,5人均被扣留审讯,送洪承畴处。巴山、张大猷将这事上报朝廷,洪承畴上疏引咎,同时说明这些书干预时事,其不行焚毁,自取愆,尤与随从之僧徒金腊等四人无涉,臣与函可世谊,应避嫌,不敢定拟,谨将书帖牌文封送内院”。吏部奏议,以承畴徇情于给印牌,应革职”。多尔衮认为洪承畴使江南,劳绩可嘉,应当宽恕。由顺治下旨没有革他的职。

总之,洪承畴在招抚江南各省的这段时间里,为清朝的统一和安定江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,效果是显著的。南明隆武、鲁王政权的覆灭,以及其他各种抗清势力的剿平,都表明他招抚政策的成功。江南是抗清势力最活跃的地区之一。江南的稳定,对巩固清中央政权的统治有着重要意义。至于清王朝在江宁地区的统治机构和官员设置,也在他的筹划之下,逐步建立和充实起来;清中央政府通过洪承畴的征集,从江南得到了不少钱粮财富。这些功绩,清最高统治者都是十分清楚的。尽管在任职后期,洪承畴出点差错,但同他对清的功绩来比,是微不足道的。而且有的差错,是由于工作太多太忙而出现的疏忽。如顺治四年九月发现,由于他工作疏忽,是清工部送江宁织造的诰轴式样看错,使织出的诰轴,仍是明朝样式。出现这种疏忽,还是由于送诰轴样式时,即顺治三年八月,正是江宁“省城内外谋叛,关闭城门,筝审叛党之时”,同时从“北京差来章京冯世爵等,调炮车赴湖”。这些军事行动对洪承畴来说,已经搞得手口忙乱”,自然顾不上诰轴的事了。不过,由于他的疏忽,花费3600两银子织出诰轴全部不能用,还得重织。所以,他上揭帖请求处分,并提出将职福建原籍产业变价还官,另行造补的补救方法。吏部部议应当削官保部院职衔”,旨意是免于处分,多用的钱自然也不会让他变卖产业去抵还。清初当政的多尔衮对洪承畴的功劳还是很清楚的,不会去计较相形之下的小差错。

对清廷来说,洪承畴招抚江南的贡献无疑是重大的。他推行的招抚政策,减少了武力征服,对人民和社会来说也就减少了战乱和破坏,这自然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;在催征赋税的同时,洪承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注意民间疾苦,向朝廷申请减免赋税,呼吁朝廷救济重灾区,这对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有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