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  三边总督

第二节 主剿派的胜利和晋升三边总督

崇祯三年(1630)正月,明朝任洪承畴以都御史巡抚延绥(今陕西榆林),于是他立即部署兵力,对起义军进行镇压。是年六月,府谷县农民军在王嘉胤的率领下,攻陷黄甫川等要塞,又陷府谷县城。而后他们假称要投降,主动退出县城。当官军来“收复”县城时,他们回戈一击,重又占领县城。洪承畴和总兵杜文焕率部从孤山进剿,一次击杀农民军四百余人。与此同时,明朝山西部队,也剿杀这支农民军达三百余人。王嘉胤被迫转入山谷。

那时,杨鹤尚在职,他虽然主抚,但在局部地区,明军也在发兵进剿农民军。杨鹤的招抚成效不大,早已引起主剿派的不满。他们把农民军形成的燎原之势,归罪于主抚派。而洪承畴和总兵杜文焕等,利用农民军起义初期,缺乏作战经验、各自为战、兵力分散的弱点,采取分割包围,各个击破的办法,剿杀农民军,的确见了成效。各地农民军遭到重大挫折。因此,尽管总督杨鹤主抚,而主剿派并不听其制,照样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。

在洪承畴的历史上,杀王左挂是个重要事件。王左挂是陕西清涧县人,为陕西最早的起义将领之一。他于崇祯元年(1628),聚众万余人起兵宜川。后来转战于真宁、三水、耀州等地,曾被洪承畴围于云阳,后乘雷雨逃出。此后又在怀宁河(今槐里河)再败,遂于崇祯三年(1630)春,以一百二十人向总兵杜文焕请降,杜文焕受之。李自成当时就在王左挂部下,他和一些头目对王左挂受降不满,就率众自谋出路。王左挂受降以后,并没有真心事明,暗中谋划再起。洪承畴本是主剿派,对招抚并不热心,看到王左挂三心二意,准备谋叛,就在同年八月同陕西巡按李应期、总兵杜文焕设计,将王左挂等九十八人全部杀害。这是洪承畴杀降的一大例证。洪承畴的杀降,不只这一次。崇祯四年(1631)四月,洪承畴命守备贺人龙,慰劳投降的农民军,设酒宴款待,农民军个个喝得醉醺醺的。乘他们入谢告辞时,事先安排的伏兵四起,一次就斩杀了三百二十人。

洪承畴和他手下的将领,不择手段地消灭农民军。崇祯四年五月,王嘉胤的队伍进至山西东南的沁水、阳城一带。洪承畴派他手下的悍将曹文诏率部追击。然而,王嘉胤的力量相当大,安塞人高迎祥、延安人张献忠等,都是他的部下,听他号令和调遣。那时在洪承畴手下任延绥副总兵的曹文诏,不能战胜王嘉胤,就采取阴谋手段。曹文诏听说部下士卒张立位的姐姐被王嘉胤强娶为妻,就让张立位去诈降。王嘉胤信以为真,把他当成亲信。六月的一天,张立位同姐姐以及王嘉胤的部将串通一气,乘王嘉胤醉后熟睡时,将他刺死。曹文诏乘机出兵围攻,里应外合,起义军大乱,损失惨重。

洪承畴派出官军追剿陕西、山西的农民军,配合山西明军一起夹剿。崇祯四年(1631)七月,农民起义将领点灯子赵胜,在洪承畴的打击下,于陕西立足不稳,转战至山西。洪承畴和部将曹文诏等亲自追过黄河。九月,点灯子在晋西石楼县遭到明军夜袭,被砍杀。

镇压农民军接连取得一定成效之后,洪承畴得到崇祯帝的赞扬。崇祯帝得知他杀降农民军首领王左挂时,就得意地说:

贼势獗甚,招抚为非,杀之良是。

接着,崇祯四年九月,洪承畴升任陕西三边总督,代替杨鹤的职位,由他主持镇压陕西农民军的事宜。

大约在洪承畴任三边总督前后,他的家人在今天的泉州鲤城区东街的一条名为洪衙埕的巷子里,建了一座府第,后来他的弟弟洪承畹、洪承畯也在洪承畴府第的旁边建了住宅。据当地人说,那时府第门前宽阔,还竖有旗杆,洪承畴忙于公务,回到泉州府第只有三次。

从崇祯二年到崇祯四年,仅两年多的时间,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,为明王朝屡立功绩,从一个粮道参政,晋升到三边总督,升迁之快是他出仕以来所未有的,其他官员也很少见。分析其原因,大约有四个方面:一是形势的需要,当时陕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,对明王朝来说,社会动荡,已呈不可收拾的局面;二是明军纪律败坏,无战斗力,无法对付农民军的冲击;三是陕西农民起义,处于初发阶段,一呼百应,还没有严格组织起来,缺乏战斗力,可以对付腐败的明军和无能的明将,却很难应付有战斗力的明军以及有点武略的明将;四是洪承畴富有文韬武略的才能,对农民军疾恶如仇,对农民军的镇压手段坚决而残酷,而且,他有一支战斗力颇强的“洪军”。可以说,洪承畴是踏着农民起义军的血泊,坐上三边总督宝座的。这段历史,在洪承畴的一生占有重要的位置。后来,他成为两朝重臣,若没有这两年的扶摇直上,是完全不可能的。

在对待农民起义的问题上,洪承畴是主剿派,杨鹤是主抚派,两人政治主张不一致。但是,洪承畴在杨鹤被拿问之后,却向崇祯帝上书,要求从宽处理杨鹤,还在书中摆出杨鹤在陕任职期间的许多功劳。从这点可以看出洪承畴的为人。至于对付农民战争,他主张坚决镇压,杨鹤被革职以后,他更是积极推行主剿政策。

明朝任命他为三边总督之后,就调集大军,在陕西各地清剿。一部分农民起义军在洪承畴及其部将曹文诏、杜文焕、曹变蛟,以及杨嘉谟、邓玘等总兵的追剿下,先后进入山西。陕西农民军的势力已经不大,但仍在坚持斗争。就在洪承畴任三边总督的这一年十一月,谭雄的起义军两次攻入安塞,洪承畴令副总兵曹文诏围攻宁塞的起义军,他自己带着总兵王承恩等前去攻打安塞,诱杀谭雄等五个头领。十二月,另一支起义军又围攻陕西环县(今甘肃环县),环县知县吓得自缢而死。洪承畴忙调甘肃总兵、宁夏总兵前去救援。第二年二月,起义军攻庆阳府城,洪承畴派曹文诏领兵相救。结果,起义军大败,一千多人战死。农民起义将领不沾泥张存孟,领兵进攻米脂等地。明朝延绥巡抚张福臻等同洪承畴会合,猛攻起义军,不沾泥等人被俘遭处斩。洪承畴又命曹文诏、杨嘉谟以及宁夏总兵贺虎臣,于七月间,在甘泉县一次就屠杀农民军七百余人。洪承畴在进剿农民军的同时,还派出间谍,混入农民军,施反间计,致使农民军里的动摇分子降明;而另有一些农民领袖则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杀,如可天飞、一座城、一字王等都是。

洪承畴见胜利在望,就从投降的农民军里,拉出强壮的四百人,加以杀害。这是洪承畴杀降的又一例证。如果说洪承畴杀王左挂是因为他策划复叛,而杀这四百人完全属于残酷镇压,是统治者对农民军残忍手段的表现。洪承畴杀降之后,陕西农民军暂时基本上被镇压下去。洪承畴则因镇压农民军“有方”,在统治阶级内部,颂声大起。

取得一定战果以后,洪承畴一面向崇祯帝请求留陕饷银二十万两,以作资剿费用,并赈济贫民;一面继续加紧军事镇压。

农民军主力受到洪承畴镇压之后,由陕西转入山西。洪承畴派曹文诏入山西追剿,曹文诏在山西杀了农民首领王嘉胤。但是,农民军在山西并没有被镇压下去,力量反而逐步壮大。王嘉胤的部将紫金梁王自用继起,联合各支农民军共同作战。据记载,其时紫金梁共联合了三十六营。后来著名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、张献忠,那时都在三十六营之中。洪承畴亲自入晋进剿,明廷又调大批兵马入晋围剿。

经过一年多迂回对垒,农民军逐步退却,由晋入豫,在山西、河北、河南接壤之处转移。当农民军进入河南之后,河南乡绅向明廷请求,希望由洪承畴兼管山西、河南军务,统一筹划镇压农民军事宜。兵部认为河南乡绅的意见可行,这样可以避免省与省之间互相推诿。兵部还认为,如果洪承畴坐镇潼关,统率河南、山西巡抚,以及总兵曹文诏、邓玘、张应昌,秦、晋、豫三省大局就可以安全。可是,崇祯帝担心洪承畴权力过于集中,就派太监陈大奎等到三省军中作内中军,分别出任曹文诏等四总兵的监军。这样既分了洪承畴的权,又可牵制曹文诏等总兵。

洪承畴仍旧留在陕西,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,陕西局势比较平静。但是,起义军在河南、河北、山西一带,却有很大发展。由于中原各地连年饥荒,像河南许多村庄都处于十分凄惨状况:

黄埃赤地,乡乡几断人烟;白骨青磷,夜夜常闻鬼哭。触耳有风鹤之声,满目皆荒惨之色。欲使穷民之不化而为盗,不可得也;欲使奸民之不望贼而附,不可得也。

因此,起义军在河南一带得到迅速发展,并很快地扩展到湖北、四川。明朝政府十分恐慌,拟派重臣指挥中原地区的明军,集中力量镇压农民起义军。由于洪承畴镇压农民军的战功显赫,朝臣多推荐他担负此重任。然而,崇祯帝不以为然,他认为洪承畴在陕西三边负有重任,不能轻易移动。于是在崇祯七年(1634)正月,他任命延绥巡抚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,总督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广、四川五省军务,并调重兵于河南、湖北、四川追剿农民军。

那时候,各路起义军本无固定地盘,都是流动作战,大多采取避开明军追剿主力,向虚处发展。这样一来,农民军又纷纷离开河南、湖北,重新进入陕西。陈奇瑜乘胜追入陕西,在汉中地区包围了高迎祥、李自成、张献忠等起义军的主力。起义军的驻地人烟稀少,加之阴雨连绵,一连几天都得不到食物。农民军面临着全面覆灭的危险。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只好用重金收买明军将士,然后提出接受招抚。陈奇瑜见农民军已处绝境,不得不降,就毫不怀疑地对农民军进行招抚。双方达成协议,每百名农民军派一名明军负责安抚和对义军进行遣散。实际上起义军的队伍并没有解散,他们在所过州县得到粮草、衣物供应,巧妙地渡过了难关,走出了栈道险地。起义将士在一天夜里,把明朝的安抚官,都绑起来杀掉,一共杀了五十人,又攻打宝鸡、麟游、永寿等地,其势不可挡。这次招抚是由陈奇瑜报请朝廷批准的。如今农民军假投降后重举义旗,声势很大,说明陈奇瑜主抚失策。崇祯帝于七年(1634)十一月下令对陈奇瑜撤职拿问;紧接着又于十二月提升洪承畴为兵部尚书,总督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湖广、河南的军务。

由洪承畴总督五省军务,本来早就有朝臣推荐过,但当时崇祯帝不同意,而任命了陈奇瑜。而今转了一个大弯子,陈奇瑜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中指挥失误,导致农民起义军重整旗鼓,声势浩大。崇祯帝任命洪承畴总督五省军务,并晋升兵部尚书,赐“尚方宝剑”,旨准洪承畴“便宜行事”。这显然是要他来收拾残局。正在这时,青海西宁发生兵变,明朝将领被杀。洪承畴只好奔赴西宁坐镇,处理兵变事务。农民起义军乘此机会,进攻关陇。当洪承畴回师陕西时,起义军又“悉众东奔,分道进入河南”。那时候,进入河南的起义军“大小七十二营之贼,有二十三万之多”。随后,起义军自河南攻入安徽。崇祯八年(1635)正月,起义军进入凤阳,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,起义军放火烧了皇陵,掘了朱元璋的祖坟。但是,起义军并无实力固守凤阳,况且凤阳是明王朝必争之地,三天之后,起义军主动退出凤阳。不过,起义军入凤阳,对明朝震动很大。崇祯帝下令洪承畴统兵出关,又调兵遣将,增拨军费,决心全力镇压农民起义军。他限期“六月灭贼”,即要求六个月内全部消灭农民军。

洪承畴急忙率兵到河南。他想以河南为中心,剿灭起义军。对此,他作了全面部署:

遣副总兵来胤昌以千二百人往戍西安,令总兵秦翼明、徐来朝道向山东,趋徐州,捍江北逸寇。乙未命侍郎朱大典总督漕运,巡抚凤阳,同公协剿。公请四川抚镇俱移夔门、达州,进援襄汉;湖广抚镇分驻承天、襄阳;郧抚移驻郧襄;漕督移住颍毫,进援汝宁、归德;山东抚臣移曹濮,进援江北、江南;山西抚臣移驻蒲州,进援灵陕;陕西抚臣移商州,调度兴安、汉中;河南抚臣移汝南、南阳;保定抚镇移驻邯郸、磁州,可南北策应从之。

应该说这个部署是有独到之处的,考虑比较周密,准备全部剿灭凤阳附近的起义军。这个安排大约是想报农民军攻陷凤阳之仇,表示他对明室的效忠。但是,部署刚下,还未及实行,就得报说农民起义军已大股进入陕西。陕西是关中重地,又是洪承畴的老巢,他忙在崇祯八年(1635)四月,于河南汝州召开军事会议,重新进行军事部署。左良玉、汤九州、尤世威、徐来朝、邓玘、张应昌等明朝将领,都赶来参加会议。洪承畴命令得力悍将曹文诏从南阳来到灵宝。他面授机宜,要曹文诏入陕,自洛南移到商州抄农民军后路。而洪承畴自己率贺人龙、刘成功入陕。洪承畴对农民军的力量估计不足,他曾经说过,如果在县盩厔(今陕西周至)交界处设兵,农民军将无法在陕西有所作为。他的原话是:

此地南距山(洛南山),北阻渭(渭水),中三十余里,贼出秦入秦之要口,得专将守之,贼无能为矣!

但是,经过和农民军几次交战,他已觉得消灭农民军并不容易。况且,此后农民起义军经过几年在河南、山西、湖北辗转之后,队伍壮大,战斗力也有所增长。而洪承畴兵力是有限的,他并没有把握战胜农民军,但已奉崇祯皇帝严诏,只好部署向农民军进攻。更主要的是,当时几支农民军都在向西安靠拢,以八大王张献忠为首的一支,经商洛直抵西安。高迎祥、李自成也由富平进逼西安。只因西安明军严于防守,农民军也缺乏攻坚的足够兵力,于是撤离西安,分兵进攻凤翔、平凉。洪承畴不得不率部追击农民军。

这年六月间,洪承畴部将副总兵艾万年、刘成功、柳国镇在宁州(今甘肃宁县)和李自成交战,艾万年被擒杀,柳国镇被击毙,折兵千余人。悍将曹文诏得知明军大败、艾万年被杀的消息后,拔刀砍地,决心要和农民军决一死战。他向洪承畴请战,洪承畴心情是矛盾的,一面对曹文诏说“非将军不足办此贼”;一面又说:“顾吾兵已分,无可策应者。”①他表示要由泾阳赴淳化,作曹文诏的后盾。曹文诏数年之中和农民军多次交战,曾屡次打败过农民军。然而这次他对农民军的实力估计不足,加上他急于报仇,于是带着他的侄儿曹变蛟率众三千人,进击农民军,在真宁县(今甘肃正宁)东地区和农民军发生遭遇战。农民军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,使曹文诏、曹变蛟中了埋伏,而且被分割开来。当农民军得知被围的是曹文诏时,勇气备增。过天星从前面迎击曹文诏,闯王李自成和乱世王蔺养成左右夹击。曹文诏自知难以脱身,加上身负重伤,就拔刀自杀。曹变蛟突围逃脱,官军尽行溃散,死伤惨重。农民军大获全胜。曹文诏“勇毅有智略”,是洪承畴手下最为得力的战将。洪承畴得报之后,仰天大哭,痛失一名凶狠的悍将,悔不该允许他的请战。地主豪绅和官军也很看重曹文诏,说:

军中有一曹,流贼闻之心胆摇。

曹文诏的军队被农民军歼灭,明军士气更加低落。

李自成等部在击败艾万年、曹文诏之后,本可以在陕西立足,集中兵力同明军决战。那时洪承畴连失两员大将,折兵数千,士气大受挫伤,如李自成、张献忠、高迎祥各部能密切配合作战,也许会把洪承畴逼到十分困难的地步。可是,由于陕西连年饥荒,加上征战不断,粮食、军需严重缺乏。这年冬天,高迎祥、张献忠不得不离开陕西,自潼关进入河南。留在陕西的农民军势力较大的只有李自成所部,加上满天星、老张飞、争功王、混天星等部,合计还有十三营,但实际兵力并不很大。这样就给洪承畴以喘息机会,使其能够重新集合队伍。但是,曹文诏的死,使明廷看到这样一个现实,即陕西一省,洪承畴就弄到如此地步,再让洪承畴兼管河南、山西等地军事,势必顾此失彼。于是崇祯帝让洪承畴在西安固守陕西三边,派湖广巡抚卢象升,总理直隶、河南、山东、湖广、四川军务,还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能是:“洪承畴督剿西北,卢象升督剿东南。”

那时农民军势力较大的,如高迎祥、张献忠等部,自河南进入安徽。而李自成和过天星、满天星等约数万人在韩城驻扎。崇祯九年(1636)二月,洪承畴率部两万余人出击李自成等部,随后又调集总兵左光先和柳绍宗合击农民军,在干盐池(今属宁夏海原县)大败农民军。此后,李自成等部在陕北延川、绥德、米脂一带活动,和明军作战,各有得失。这一年的七月,高迎祥率部自汉中一带北上到盩厔。高迎祥是农民军的悍将。明兵科的官员常自裕在奏疏中写道:

贼渠九十人,闯王(指高迎祥)为最强,其下多降丁,甲仗精整,步伍不乱,非他鼠窃比。宜合天下之力,悬重购必得其首。

从这个奏疏中不难看出,明王朝下决心要击败高迎祥。

洪承畴得知高迎祥入陕以后,立即进行部署,一方面亲自督兵两万追击高迎祥,一面同卢象升商量,调卢手下的总兵祖宽入陕助剿。祖宽于七月初一自河南发兵,十三日到达陕西渭南县,洪承畴亲自向祖宽作了交待:

首贼闯王骁雄,屡被辽兵杀败,由湖广越汉中焚掠,秦中必须汝等秉力合剿,方可荡平。

祖宽受命之后,即传谕官兵,要他们踊跃助剿。十六日,祖宽率兵至临潼时,洪承畴又亲自犒赏兵丁,并部署进攻方位,下令“临阵不许割级,不许掠财,□获闯王者,重授上赏”。当祖宽到达西安时,又接到撤兵的命令。他遵命回师,看到来自盩厔告警的塘报,说高迎祥在黑水峪山里,距省城不过一百五十多里,要求迅速援剿。紧接着,他接到洪承畴密札:

朝廷费多少金钱,调兵费若干苦心,大贼在前,可因奉撤而卸责乎?必灭此朝食,始见戮力。

就是要祖宽配合洪的部下共同剿灭高迎祥部。祖宽奉命于二十日赶到盩厔县马朝地方。那时洪承畴亲自督兵同高迎祥交战,祖宽率部赶到,一起攻下高迎祥营盘,并生擒高迎祥。上面材料是李光涛在《论洪承畴的〈流贼败遁〉题本》一文中引用《崇祯年奏疏册》里的祖宽塘报记载的,应当比较属实。另一种说法是,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在同高迎祥交战的时候,明军初战不利,参将李遇春被农民军击伤,败下阵去。洪承畴见战胜不了农民军,就对高迎祥实行离间计。高迎祥的部将干公鸡张二、一斗谷黄龙私下向明军投降。他们利用双方交战时的雨后大雾,乘高迎祥下马张弓射敌的机会,把他的马和部众向南拉走。高迎祥发现时,已成为孤身一人,他忙躲入草丛,但还是被官军抓到。记载虽然不太一样,但抓住高迎祥是洪承畴起了主要作用,这是很明显的。明王朝把俘获高迎祥当作一件大事,崇祯帝下令,将高迎祥献俘押入北京,随后又将他残酷杀害。

然而,高迎祥牺牲以后,明末农民起义并没有低落,李自成、张献忠的起义军在陕甘、中原以至湖广等地仍然十分活跃。崇祯帝决定任命有能力、有魄力的人任兵部尚书,以进一步镇压农民起义。他选中了杨嗣昌。崇祯十年(1637),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张“必安内方可攘外”的总方针,决心下最大力量消灭农民军,认为农民军是心腹之患,主张在消灭农民军之后,再集中力量向东北用兵。于是他以三个月内消灭农民军为限期。杨嗣昌是杨鹤的儿子,其父当政时,对农民起义主抚,结果落得革职戍边,死于戍所。杨嗣昌同父亲相反,对农民起义主张以剿为主。崇祯帝看中了他,将他由宣大总督提升为兵部尚书,让他主持镇压农民起义。杨嗣昌新上任血气方刚,提出了“张十面之网”,三个月“灭贼”的计划。实际上,他并不很了解农民军的实力,也提不出合乎实际的镇压农民军的方案,只是徒说大话而已。

洪承畴对杨嗣昌的计划有看法,但怕追剿不利,受到朝廷处治,就下决心追击李自成。同年十月,洪承畴调总兵曹变蛟等在汉中击败李自成。李自成被迫退入四川。入川后,李自成大显身手,一个月里攻下三十八座州县,然后几路大军会合于省城外。崇祯帝得报,催促洪承畴入川。洪承畴忙率部进入四川。李自成在四川难于立足,就在崇祯十一年(1638)正月,北行入陕后又进入甘肃。洪承畴也自四川返回陕西,让曹变蛟等率部进入甘肃,追击李自成。洪承畴本人于五月中旬进驻秦州(今甘肃天水),对追剿农民军进行部署。从四月开始,在洪承畴的追击下,农民军连连失利,处于被动状态。“此月中,闯贼为洪所逐,足不得停。”洪承畴部下总兵左光先追击李自成甚猛,李自成处境危险。后幸好官军在马坞歇兵一日,李自成得以脱险,进入川、陕交界地区。洪承畴为此十分恼怒、懊丧,只好如实报告朝廷,请求处分。他在给朝廷的一份奏疏中承认了这个事实,他说:

夫闯将为诸贼之元凶,仅领三百丧败之众,抱头鼠窜,诚数年未有机会,即穷日夜之力,身先士卒,不顾性命,以擒斩此贼,亦是应得责任。无奈计算不到,追赶不紧,使元凶脱然远逝。

洪承畴对此虽然很懊悔,但他并不甘心,就又作了严密部署,派陕西监军道樊一蘅率一支明军尾随李自成义军进入四川;洪承畴本人带总兵曹变蛟为一路,进驻西乡县,堵塞李自成义军北返和西进的通途。又派总兵左光先率部扼守汉中。李自成义军处在重重包围之中,先在广元一带战败,退回陕西城固县境内时,又被事先埋伏好的左光先部击败,兵员损失惨重,只好就近退入山中。一部分农民军经不起挫折,向左光先投降,甚至李自成的直属部队也有向明军投降的。形势对李自成很不利,但他还是联合关索、争管王、祁总管等部,奔向阳平关、宁羌州一带。不过,农民军对洪承畴的军队的确有所顾忌,他们之中有把洪承畴兵称为“洪兵”的,即洪家兵,说其骁勇能战。其实,明军当时并没有多少战斗力,但洪承畴指挥较有韬略,加上对士兵约束较严,不许临阵割级,“不许掠财”,因此有较强的战斗力,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劲敌。

正当洪承畴卖力地镇压农民军的时候,一些和洪承畴有隙的明臣,以杨嗣昌为首,起而弹劾洪承畴。工部右给事中吴宇英在《题秦督洪承畴一筹莫展事科抄》中说,洪承畴镇压农民军“一筹莫展,纵寇祸贻五省”。并认为洪承畴“受事已久,底绩无期……即欲奋翼桑榆,如其暮气隳颓何也?为今之计,莫着急解兵柄,别简名贤以代之”。这个题奏时间是崇祯十一年(1638)三月十三日。两天之后,即三月十五日,广西道监察御史杨希旦在《题秦督洪承畴暮气难振事科抄》中,也指责洪承畴“暮气难振,养寇稔乱”,把农民军由秦入豫入楚的责任,都推到洪承畴身上,并认为洪承畴“可胜诛”。杨嗣昌弹劾洪承畴,指责他“纵贼往来秦、蜀,逾久无功”。崇祯帝对洪承畴在陕西的征战是清楚的,他没有认为洪承畴“可诛”,而是批了“俱已知道了”。然后夺洪承畴尚书爵,而以侍郎总督,没有剥夺兵权,限他在五个月内“尽贼”。与此同时,左光先、曹变蛟也给降级处分。显然,杨嗣昌等人的弹劾是不公平的。事实上,在陕西,洪承畴对农民军的征剿十分卖劲,也是最有成效的。况且,就在吴宇英、杨希旦上书弹劾洪承畴的时候,洪承畴正在川、陕拼命围剿农民军,而且节节取得胜利。是年七月,洪承畴在真宁、邠州和过天星、混天星等作战,并向崇祯帝报告了他的战绩。崇祯帝当即批了“据报擒斩多级,具见调度,有功文武通俟荡平类叙,兵丁军前立赏,伤亡的即行优恤”。这个批示,说明崇祯帝对洪承畴的战绩很满意,并特地批了“具见调度”四个字,称他调度有方。洪承畴在报告中详细谈到他部署兵力的情况,还特地报告了他的悍将左光先,说他:

统兵三战,皆能严禁临阵抢夺头畜等弊,尽力追杀,大破过、混等贼。兹又身先士卒,以少击众,首挫六队之锋,功成称伟。

洪承畴为左光先摆功的目的,一是表彰左光先在这次战役中,镇压农民军很卖力,先后屠杀农民军达七百余人;二是左光先前因镇压农民军不力,被“降五级戴罪”留用的,这样可以将功补过。在这个报告的末尾,洪承畴写了这样一段话:

据报六队等贼,已由平凉、华亭逃入陇州、清水山中。臣今相度地利贼势,复加分布,严督总兵左光先乘胜追剿,再督总兵曹变蛟及副将马科、贺人龙等官兵分路齐进,四围紧促,期以歼渠净党,连奏荡平。

在洪承畴看来,镇压陕西农民军已是胜利在握。那时农民军人数的确已是不多,李自成联合各部入川,人数不过三千余人。洪承畴派陕西监军道樊一蘅率副将马科、贺人龙等入川,在四川总兵罗尚之等的配合下,与农民军战于广元、南江一带。后来农民军退入川北丛山深谷之中,明军奉命追入山中,正遇暑天,又连绵阴雨,加上水土不服,士兵病者达十之五六。在这种情况下,洪承畴仍督部将严加征剿。十月间,李自成部在潼关南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所败,仅以十八人逃入商雒山中。这样,陕西境内再无大股农民军了。十一月间,洪承畴在《题农民军出川近况科抄》中,报告了前线军情,一开头就说“秦中各股大贼节次剿降将尽,可以渐见廓清。”详细汇报了他亲自督兵击败农民军的部署和战绩。洪承畴比较体恤部将,每次战胜农民军之后,都要为部将请功。他在报告中写道:

凡镇、将官兵,自今春出川,以至入秦,今秋又入川,以至出汉,数月用命血战,而忘其艰危,半载东西奔疲,而忘其病惫,四股大贼相机剿降,而不敢言其功苦。……六队一大股皆已全完,即闯将同零伙散贼,暂尔逃命,臣已督催各镇、将官兵,急图围剿,计必擒斩于官兵之手,不则亦困毙山林之间。

崇祯帝看了奏报十分高兴,令着速进剿,并肯定了洪承畴的功劳:

乃著穷搜闯孽,速奏廓清。……秦贼剿降将尽,洪承畴具见调度。

洪承畴及其部将左光先、曹变蛟部,过去因为逾期未能消灭农民军,而受过降级处分。后来,崇祯帝下令限他们五个月内击败农民军,他们就更加卖力效命。还不到五个月,他们就在陕西境内消灭了大股农民起义军,并认为“渐见廓清”。无疑,对于洪承畴来说,这次的战功是显赫的,大可以向皇帝报功。但是,跑脱了一个最重要的首领李自成,其后果洪承畴却是没有料到的。崇祯帝收到洪承畴的奏报之后,曾经要他速奏“廓清”。后来在一段时间里,陕西境内农民军没有大的战事举动,加上不久洪承畴就奉召入京防卫,“廓清”之速奏自然没有实现。李自成不仅没有被官兵擒斩,而且也没有被困死山中。而是积聚力量,东山再起,成为燎原之势。几年之后,就是这个李自成,迫使崇祯帝自缢于煤山,并推翻了朱明王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