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  经略五省总督军务

第一节  各地抗清形势的高涨

正当洪承畴在内院、都察院有所作为的时候,顺治十年(1653年)五月二十五日,清廷让他经略湖广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方,总督军务,兼理粮饷。这不是一般的调动工作,而是升迁重用。清廷重用洪承畴,同当时江南特别是湖广云贵的抗清形势发展,是密切相关的。

自顺治五年(1648年)洪承畴二次入京佐理机务以来,江南的抗清形势继续发展,一浪高过一浪。参加的人很广泛,包括各个阶层,而且农民军、各种义军、少数民族的起义军以及南明官军,常常配合作战,甚至联合起来,共同对付清军。浩大的反清形势,促使一些降清的明朝将领倒戈,也投入抗清行列。

农民军的抗清队伍,主要有两股,一股是大顺军的几支:一支由郝摇旗等率领,有部队四、五万人,活动于鄂西和湖北。开始,大顺军处境很不利,北有追击的清军,南有南明军队挡住去路。鉴于当时农民军的主要敌人已成为清朝统治者,农民军领袖改变斗争策略,顺应全国的抗清形势,决定联合南明势力,共同抗清。顺治二年(1645年),郝摇旗的农民军,向驻守长沙的南明总督何腾蛟靠拢。何腾蛟当时兵微将弱,无力与农民军对敌,加之清兵压境。他就派人到郝摇旗军中联系,郝摇旗欣然同意与南明军队联合,同意开入长沙。何腾蛟“开诚抚慰,宴饮尽欢,以牛酒犒其从者”。郝摇旗在长沙召集农民军余众,袁宗第、蔺养成等皆来归,骤增兵十余万”。不久,大顺军的另一支李自成的从子李锦(过)、高一功(李自成的妻弟)等率领,有部队30万人,来到常德。何腾蛟令南明湖北巡抚堵胤锡将其安置在荆州。

大顺军和南明势力的联合,大大加强了湖广地区的抗清力量,清军受到震慑,守将向朝廷告急:“我皇上若不急发大兵南下,恐两王已定之疆土,非复朝廷之有也,”1646年春,清军派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率兵大举进击湖广的抗清势力。大顺军联合各种抗清势力,在岳州城下,同清军激战十多次,又在藤溪与清军大战,都取得胜利,阻止了清军的南下。顺治四年(1647年)十一月,郝摇旗同南明将领焦琏配合,在湖南、广西交通要道全州(今广西全州)大败清军,取得全州大捷,迫使清军退入湖广。次年,堵胤锡和李过、高一功配合,攻克湖广的常德、湘潭、益阳等地。何腾蛟又收复永州(今湖南零陵)、宝庆、衡州(今湖南衡阳),继而进攻长沙。湖广大部分为农民军和南明军所得。

但是,这种联合抗清的形势并没有持续多久,就遭到南明统治者的破坏。从一开始他们同大顺军联合,就既想利用农民军抗清,又担心农民军力量加强,威胁他们的统治。联合以后,何腾蛟对农民军进行改编,把大批农民遣散回乡;又安插南明军官在农民军中,对农民加以监视、牵制;待遇也不公平,克扣农民军的粮饷。这些都影响了农民发挥抗清力量。南明统治者内部派系之间矛盾尖锐。堵胤锡同左良玉部下马进忠有矛盾。堵胤锡利用农民军来进占马进忠驻守的常德。李过、高一功缺乏警觉,听堵胤锡的命令进驻常德。马进忠怕农民军吞并他的军队,将百姓全部驱赶出城,放火焚城中的粮草、仓库、房舍,带兵逃走。当李过、高一功来到常德,只剩下一座空城,不得不前往湘西。当何腾蛟得息后,急忙前往调解两军矛盾。但他在常德、湘潭等地,只见到劫掠焚烧后的残破景象,两军都不知去向。清军侦知湘潭空虚,发动突然袭击。何腾蛟正在湘潭,急忙乘马出城,为追兵所执。清郑亲王济尔哈朗派人再三劝降,并致书道:若肯承合天意,知命来归,当不让洪承畴一席”。何腾蛟拒不投降。济尔哈朗知劝降不能,只好将他处死。

何腾蛟死后,湖南的南明军队失去统帅,各自离散。李过被迫辗转撤入广西,南明的广西地方当局又如临大敌,经过一番斗争和交涉,李过的部队才在横州、南宁一带暂时立足。顺治六年(1649年)冬,李过因过分劳累病死。队伍由高一功和李过的义子李来亨统领。他们在广西遇到粮食供给困难,加之清军的进逞,顺治八年(1651年),从横州出发北上。经象州、柳州、融县等地进入湖南西部。在保靖遇到当地土司袭击,高一功中毒箭身死,李来亨率众冲破阻拦,进入湖北。第二年在湖北兴山县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基地。在此之前,大顺军的另一支由将领刘体纯卒领,来到川鄂交界一带活动。郝摇旗由于在广西受到南明官僚的歧视和排挤,于顺治七年(1650年)北上,经湖南至湖北同刘体纯、袁宗第等的队伍汇合。李来亨到来后,大顺军余部的力量更加壮大。大顺军的余部越聚越多。他们又同从陕西汉中撤来贺珍,在湖北郧阳起兵抗清的王光兴、王光泰兄弟等抗清武装联合,开辟抗清根据地,活动于川、鄂边界一带,号称“夔东十三家”。有的史书记载,十三家推举刘体纯为盟主。他们在那里召集流亡百姓,垦荒生产,加紧练兵,边生产,边战斗,给清军以沉重打击。

农民军的另一股抗清力量是大西军。自张献忠牺牲后,大西军由他的四个义子孙可望、李定国、刘文秀、艾能奇率领。他们以无比顽强的勇气,强渡长江天堑,歼灭前来堵击的20万残明军队,一举攻下重庆,并乘胜攻下綦江。在綦江,大西军收集亡散的人马,得到休整。1647年二月,大西军从綦江出发,进入贵州,破遵义,渡乌江,在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下,三月占领贵阳。四月,他们移兵云南,占领昆明。然后,分兵攻占大理、永昌和南宁(曲靖)、晋宁等地。几个月之内,大西军队伍发展到

20万人,控制了云南除普洱、东川以外的16府。他们又回师贵州,分兵占据四川、湖南、广西的部分地区,形成以云贵为中心,包括四川西南部、湖南西部和广西部分地区的辽阔范围。

大西军在云贵重建政权,四人同称王,孙可望为平东王,李定国称安西王,刘文秀称抚南王,艾能奇称定北王。四人兄弟相称,遇公事聚会,四人并坐。因孙可望年纪较大,尊他为国主,以干支纪年,以“兴朝”为年号,设立六部,管理军政大事,还建立了州县政权机构。大西政权废除明朝弊政,严厉惩办贪官,升清官,鼓励人民对地方政府提意见,设立登闻豉。减轻农民赋税负担,整理盐政,鼓励开矿经商,铸造钱币。大西境内,各民族和睦相处,物阜民安,一片太平景象。四将军加紧训练军队,以陕西起义的1万多战士为骨干,招募当地各族人民人伍,严加训练。军队纪律严明,不得杀人放火,抢劫财物。当时人称赞大西军说:“兵不扰民,将不欺士,崇尚礼义,视民如子。往来有体,安置有方。”大西政权统辖的地区,成为巩固的抗清基地。那时候,除大顺军、大西军外,各地的抗清义军也风起云涌。如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山西、浙江、江北等地,抗清势力此伏彼起,但当时对清政府威胁最大的还是湖广、云贵的抗清势力。除人民的抗清斗争外,还有南明的永历政权。前面说过,南明的弘光、隆武、鲁王、绍武政权,都是短命的政权,存在的时间少则一个多月,多则不过一年多,只有永历政权存在了十多年。永历帝朱由榔是明神宗之孙,桂端王朱常瀛的少子。桂王的藩邸原在衡州(今湖南衡阳),崇祯十六年(1643年)张献忠率农民军占领衡州,朱常瀛逃到广西梧州。福建隆武政权灭亡后,南明广西巡抚瞿式耜、两广总督丁魁楚,于顺治三年(1646年)十月迎桂王朱由榔在两广的肇庆监国。一个月后,即帝位,建元永历。朱由榔为人胆小懦弱,优柔寡断。他在位期间,到处东躲西逃,人称为“走天子”。永历政权的官员,也大多腐败无能,热心搜刮百姓,无意抗清。清李成栋率军于1647年初,攻占肇庆,朱由榔出逃至桂林。李成栋继续追击。朱由榔又想逃往湖南,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、兵二部尚书瞿式耜指出:“上留则粤留,上去则粤去”。朱由榔全然不听。他令瞿式耜同行。瞿婉言辞谢,表示“得与此地共存亡!”瞿式耜依靠手下勇将总兵官焦琏,打退了李成栋的进攻。这次桂林之战历时三个多月,明军顽强战斗。瞿式耜搜尽库藏和自己的钱财,他的夫人又把首饰献出。最紧张的时刻,城中缺粮,焦琏身先士卒,空着肚子从早晨战到中午。瞿式耜把他衙门里的全部粮食拿出来做饭,送给将士,将士更加拼命战斗。李成栋损失了几千兵马。瞿式耜乘胜出击,收回阳朔,平乐、梧州等地。

永历政权和农民军在各地抵御清军的战果,促使广东、江西、山西的汉族降将,相继反清。

首先是江西的金声桓、王得仁脱离清朝,投奔永历政权。金声桓原为左良玉的部将,南明时为徐淮总兵官。后来降清,为清朝进据江西立下汗马功劳。然而,清朝只给了他一个副总兵兼提督江西军务的差事。他的副将王得仁只得了个把总的位子。他俩的官位都比在明朝时低下,十分沮丧。而且,清朝还派巡抚来监视和牵制他们。他们感到走投无路。在全国尤其是江南抗清形势发展的情况下,金声桓、王得仁于1648年二月宣布对南明永历政权“奉诏恢复”,杀死清朝派来的巡抚、巡按官,举兵抗清。很快,王得仁攻下九江。但是,由于他们没有主动出击,而是固守江西,结果,清朝派大军进讨,连连攻下九江、南康等地,包围南昌。第二年二月,清军攻破南昌,金声桓投湖而死,王得仁被杀。江西重为清军占领。

在金声桓倒戈不久,1648年五月,广东的李成栋也倒戈抗清。李成栋本是史可法的部将,清军南下时,他以徐州总兵降清。他为清朝镇压农民军,攻下了广州,但只得到两广提督的职务,心中很是不满。1647年,李成栋在镇压抗清斗争过程中,深深体会到抗清力量的强大。为此,他权衡利害,认为“若引兵辅之(指辅佐永历帝),事成则易以封候,事败亦不失为忠义”。于是,李成栋宣布倒戈归明。这样,广东全境都成了永历政权的控制范围。李成栋倒戈后,忙于迎接永历帝回粤,独揽朝政,并没有利用大好形势出兵抗清。直至1648年九月,金声桓告急,他才率兵20万支援。但初战就大败。第二年三月,李成栋被清军包围,战败溺死。

金声桓、李成栋的倒戈,虽然很快就被清军镇压下去,但影响很大。金声桓倒戈以后,江西诸郡纷纷效法。这就牵制了清军的兵力,有利于抗清力量的发展。

继金声桓、李成栋之后,北方的清朝大同总兵姜攘,也于1649年月,宣布倒戈,奉永历正朔,自称大将军。他出兵控制了晋北,塞北广大地区。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的原明朝降清官兵,也纷纷响应。姜攘原来就是明朝大同总兵官,他先降农民军,后降清,在抗清形势影响下,又倒戈。他的倒戈,威胁了清朝北方统治。清朝调遣几位亲王先后出兵,经过几个月的激战,于同年八月,姜为部下杀害,清军重新征服山西。

由于各地抗清形势的发展,清朝决定重用几员辽东降将。顺治六年(1649年)五月,加封孔有德为定南王;耿仲明为靖南王,尚可喜为平南王。令孔有德率2万人进剿广西,耿仲明率1万人,尚可喜率1万人,共同进剿广东。耿仲明在进兵途中,因部将犯法,他惧罪自杀,由儿子耿继茂袭爵领兵。尚可喜和耿继茂于顺治七年(1650年)二月抵达广州城下,招降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,遭到拒绝。南明军队从广州城上发炮,击伤众多清军,尚可喜见城坚不可摧,采取围困办法。他和耿继茂分别从东西南北,团团围困。明军誓死抵抗,全城百姓都参加战斗。直至十一日,清军发动猛攻,城墙被大炮轰塌30多丈。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,守城明军死亡6000多人,杜永和逃走。尚可喜、耿继茂入城后,屠杀百姓数以万计。

孔有德一支人马,先定湖南,然后进入广西,占领全州,威逼桂林。桂林的南明留守大臣仍是瞿式耜。他手下的将领除焦琏外,象赵印选等都是只知争权夺利之徒。焦琏又驻兵平乐,来不及返回。顺治七年(1650年)十一月,清军逼近挂林,瞿式耜令赵印选出城抵御,赵带领全家逃之夭夭;其余的将领逃的逃,降的降。桂林成为一座无兵守卫的空城。总督张同敞(明中期名臣张居正的曾孙),从灵川前来,劝瞿式耜离开桂林,瞿不肯。张同敞为他的精神感动,决心和他共生死。清军入城后,孔有德亲自劝降,两人都因不降,被清军所杀。

清军攻入广州、桂林后,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的重要城镇也被清军占领。朱由榔从肇庆辗转逃往广西西部,得到大西军的接应,来到贵州安隆所。朱由榔封大西军的孙可望为秦王。大西军接受南明永历年号,举起复明抗清的旗帜。

清军占领广州、桂林后,进一步追击南明势力。顺治九年(1652年)二月,清朝令吴三桂取四川,孔有德取贵州。那时候,大西军在云贵经过几年的训练、发展,兵强马壮。针对清军追击,孙可望等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战略。顺治九年(1652年)三月,大西军出师北伐,分为两路:一路由刘文秀等率领6万人,向四川进军,拒吴三桂,直指关中;一路由李定国等率领8万人,出师湖广,拒孔有德,向全州、桂林进军。其时艾能奇已病死,孙可望移驻贵州,指挥全军。

刘文秀入川后,当地人民纷纷响应,很快攻占重庆、成都。吴三桂急忙夺取重庆、成都。刘文秀领兵出走,在叙州驱大象大败清军。清军退守保宁城。刘文秀被胜利冲昏头脑,发动全军围攻保宁。结果被吴三桂打败,刘文秀只好退兵。孙可望得知后大怒,罢免了刘文秀,命他闲驻云南。

李定国率领一支人马,入广西后,先攻占全州,大败清军。孔有德三次出兵迎战,都不能阻止李定国前进,最后只好逃回桂林。李定国驱大象冲锋陷阵,一举攻破桂林城。孔有德兵败自杀。李定国又分兵攻占平乐、梧州等地。南明将官和左右江人民纷纷响应,十几天里,就占领了广西全省。接着,李定国北伐湖南,分兵进攻江西。他出师七个月,从清军手中得到16府、32个州县,取得了重大胜利;至1652年十一月,又攻下衡州。

李定国在广西、湖南的胜利进军,震撼了清王朝。清朝于1652年十二月,派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,讨伐李定国。尼堪率10多万清兵直扑长沙。李定国指挥大西军有计划地从长沙出,在衡州城外设下埋伏。尼堪率军追击大西军,陷入重围,被斩杀。桂林、衡州两战,清军连丧两员大将;是入关以来所没有过的。“两蹶名王,天下震动”。消息传来,清朝统治者甚至准备放弃川、滇、黔、粤、桂、赣、湘几省。

顺治十年(1653年)五月,李定国率大西军进入广东,占领一些地方。那时在福建沿海的郑成功抗清队伍,计划南下,同大西军会师,联合抗清。郝摇旗、李来亨等领导的夔东十三家军队,也同李定国密切配合,北出商洛,西攻湘鄂。一时间全国抗清形势高涨。

在这种形况下,清王朝不得不任命一批将军、大臣,到抗清前线,加强力量。1653年初,任命贝勒吞齐为定远大将军,统率尼堪遗下的军队,守卫湖南。调安西将军阿尔津为定南将军,也到湖南协同作战。任固山额真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,镇守荆州。还任命驻防江宁的喀喀木为靖南将军,协同尚可喜驻防广州。更重要的就是任命洪承畴经略五省,居中调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