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  清军入关和洪承畴佐政

第一节 李自成进京和明朝的覆灭

洪承畴降清,正是明末农民战争蓬物发展的时候,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已经控制了河南省的广大地区,向地方派出官吏,接着,又南下湖广,崇祯十五年(1642年)冬,李自成率领10万大军进攻襄阳。那时明将左良玉的军队正在襄阳据守,部众多达20万人。由于粮饷不足,他的军队在襄阳地区大肆劫掠,侵害百姓,当地百姓对左良玉的军队恨之入骨,他们听说农民军将要到来,纷纷“焚香顶礼,牲酒远迎”。在人民的支持下,李自成迅速攻下襄阳。

第二年春,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,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政权。他被推为“新顺王”,几个月之后,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武昌,正式建立了大西政权。有了政权的农民军,对明朝统治的威协大大加强了。崇祯帝此时心急如焚、与朝臣反复商议对策,朝臣拿不出好办法,最后只好令陕西总督孙传庭统兵出关,又令左良玉统兵西上,共同夹击起义军,而李自成占领襄阳之后,已经开始和他的谋士、部下,商讨攻打北京,推翻明朝统治的方略了。丞相牛金星,主张先取河北,直捣京师,礼政府侍郎杨永裕主张东下金陵,切断漕运,断京师的财粮供给。

吏政府从事顾君恩认为,下金陵失之缓,直捣京师失之急。他建议先取关中,建国立业,然后取三边,得其兵力,再攻取山西,东向京师,这样进有可攻,退有所守,是个万全之策,李自成认为顾君恩的建议最好,就接受了这个方案,亲自带兵入河南,迎击孙传庭,孙传庭大败,向关中逃跑。李自成乘胜追击,攻克潼关。孙传庭在混战中被杀。农民军继续西进,到达西安城下,西安明朝守将王根子大开东门,迎接起义军进城。

崇祯十六年(1643年)月,李自成的军队占领西安。随后,农民军分路追击残敌,进军陕北南下汉中,西进固原、肃州,取得辉煌战果。李自成的农民军当时占领的地方,已经包括今天湖北西部、河南大部分以及陕西、甘肃、宁夏等地。

次年(1644年)正月初一,李自成在西安即位,国号“大顺”建元“永昌”,改西安为长安,称西京。大顺政权更定了官制,中央行政机构为六政府,置尚书、侍郎;地方省一级设节度使,下有道、府、州、县各级官吏。大顺政权严申军纪,规定所骑马“腾入田苗者斩之”。还开科取上,扶风举人张文熙考取第一名,考中者,授以府、州、县官。大顺政权得到百姓衷心拥护。明朝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王凤翼的奏疏中说“死贼假仁、假义,众心如醉、如痴。群众对农民军的拥戴,到达“如醉如痴”的程度。

大顺建国后,正月初八,李自成和权将军刘宗敏,率主力从西安出发,开始向北京进军,他们渡过黄河之后,先到达平阳(今山西临汾),明朝知府张璘然投降;然后进兵太原。太原明朝将士士气低落,二月初八,明一裨将开门投降,大顺军顺利占领太原。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,继续北上,取道宁武,大同、宜化、入居庸关,从北面向北京推进,一路上,明朝守将纷纷开城迎降,只有宁武守将明总兵周遇吉,负隅顾抗,大顺军只用了两天时间,就攻克宁武,周遇吉兵败遭擒,被农民军处死。与李自成、刘宗敏同时问北京进军的另一支大顺军,由左营制将军刘芳亮统率,他们于二月渡河,向东进军,先到河南怀庆(今河南沁阳)地区,明将归降。然后进军山西长治,明朝官员早已逃跑空,长治顺利地为大顺军占领,刘芳亮接着东下彰德(今河南安阳)取道磁州(今河北磁县),进入广平府(今河北水年县),继而北收邢台、河间等地,三月二十一日,抵达保定。保定的一些明朝官员不肯投降、大顺军全力攻城,三天后,城内部分明军投降,保定为大顺军占领。在南线大顺军攻占保定之前,李自成已经进入了北京城。李自成早在三月十一日进入宣化,十五日,抵达居庸关,十六日至昌平。京西郡县的明朝将吏,望风逃遁或是投降。这天傍晚,大顺军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北京北边土城(即元大都北城墙遗址)。十七日,大顺军开始攻打北京城。

崇祯帝于十六日召集群臣问策,大臣们但相顾不发一论,崇祯故作镇静,照常召见考选官,以“安人心,戢狡谋,用兵足饷”为题,让考选官当奏对。那一天,崇祯帝很反常,他不用太监,自己斟水磨墨,自已倒茶喝,听诸臣奏对时,心不在焉。考选中途,忽然有个太监送上一件密封文书,崇祯看后,脸色大变,慌忙起身入内宫,诸臣不知何事,站立着等了许久,才见太监出来传谕,命他们通通回去,后来知道那个密封文书就是昌平失守的急报。那时,军师的防务,都由太监负责,其他官员禁止登城,守城的军土没有饭吃,军心涣散。崇祯帝仓皇召大臣问策,一个个仍是不啃声。他只得仰天长号,大呼:

“内外诸臣误我,误我!”

十七日,大顺军开始围攻北京城。李自成在昌平和北京城之间的沙河指挥,前线总指挥由刘宗敏担任。为了减少攻城损失,李自成派宣府投降太监杜勋入城敦促崇祯“逊位”。崇祯感到已经没有出路,但又不愿自动放弃权位,就派亲信太监与杜勋谈判,以拖延时间,幻想各地勤王兵有可能到来。谈判一直延续到十八日晚,当时任明兵部尚书的张缙彦,巡视时走到正阳门附近,见城上有几个内监陪着一个人吃酒,张缙彦问那人是谁?内监说是城下大顺军派来的。张缙彦惊奇地问大顺军的人怎么能来此?内监给他一张草纸,上面写着“再与他谈”四个字。张缙彦认出是崇祯的笔迹。这说明,大顺军与明的谈判,实有其事。城外的大顺军无法忍耐崇祯的拖延,十八日继续攻城;夜晚,已经占领外城。崇祯得知外城失守时,正同后妃在乾清宫夜饮,他立即拔剑向袁贵妃砍去,命皇后自溢,再去砍伤大女儿坤仪公主,杀死只有几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,又杀死几个妃嫔,然后,他命太监王承恩取酒来,两人对饮,喝得大醉,乘酒兴,率领几十名武装太监,骑马奔出宫中,妄想突围出城。结果冲不出去,只好又返回宫中,最后,崇祯拉着王承恩奔到万岁山(今景山)在东边一棵槐树上缴死。

第二天,十九日,大顺军占领北京城,明朝覆灭了。这天中午,李自成由牛金星、宋献策等大臣陪同,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,然后走大明门进皇城,来到承天门(今天安门) 前,李自成至此百感交加,抽出弓矢,对着“承天之门”的匾额射去,而后大笑离去。他进宫时,明朝太子朱慈烺在门的左边跪迎,李自成让人扶他起来,后来封他为宋王,李自成入宫后,令人追查崇祯下落,两天以后,才在煤山发现他的尸体,大顺朝允许明朝旧臣和内监祭奠崇祯帝,并在四月初将他和皇后葬入昌平天寿山的田妃墓中。

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后,注意整顿军纪,以稳定社会秩序,规定“兵入城,伤一人者斩”。还贴出安民榜,榜文说:

大车临城,秋毫无犯,敢有擅掠民财者,凌迟处死。

这榜文并非一纸空文,赵士锦于《甲申纪事》中记载:

“贼初入城,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,即磔杀之,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,予目击之。”

大顺政权严肃军纪,给北京城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秩序,大顺政权还采取了一些措施,主要有:

废除明朝的政治制度,实行大顺的官制,对明朝的官员,三品以上的,一般不予录用;四品以下的,分别情况,任用于中央的有百余人,多次举行科举考试,一次由丞相牛金星等主持考试举人,取50名,送吏政府授官。

向明朝官员和富商大贾“追赃助饷”这件事由刘宗敏、李过主持明朝官员除录用的以外,都勒令献出金银,献银不足者,加以拷掠追逼,其目的是开辟财源,但也为了惩办明朝官员聚敛对物的罪恶,罪恶大的,即使交足了银子,也免不了受拷掠、应当说原来的“追赃助饷”是农民政权的一项有效措施,但在进入北京后,继续推行是不够策略的,打击面过宽,树敌过多,各方面人反应强烈,其至连农民军内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宋献策等也很不满。李自成发现这个问题,出面干预,停止在北京的这一行动。进入北京时,大顺政权已经占领了北起长城,南抵江准,西至甘肃,东至山东沿海的广大地区,为了加强管理,大顺政权这时又派出大批官员,到各地接管地方政权。山东全境几乎都建立了大顺政权的各级政权机构。据明人记载,大顺政权“设官东至淮,西至蜀。”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,是空前的壮举。李自成进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,但在全国范围里并不只一个大顺政权。

在西南地区,还有一支强大的农民军建立的大西政权,领导人是张献忠。张献忠和李自成在明末农民起义初期,共同战斗过,但他一人经常磨擦,互不相容。

在东北,距北京700里的山海关,有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。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,世居辽东,行伍出身。父亲吴襄官至锦州总兵,他以“武举承父荫”,官至总兵。由于父子两代经营,他们在辽东地区拥有大量土地和军事力量。崇祯末年,因他守宁远有功,“欲倚以御流贼,封平西伯”。戎马一生的吴三桂,深知保存兵力的重要。松锦之战时,为避免部队覆灭,他率先逃跑。后来清朝几次通过他的舅舅祖大寿招降他,他没有理睬。农民军进逼北京时,崇祯帝令他由宁远入援京师,他迟迟不行当他率领4万军队好容易走到河北丰润县时,北京已被农民军占领。他立即引兵回到山海关据守,观望形势。吴三桂夹在清朝和大顺政权之间,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如何对待吴三桂这支力量,是大顺政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
再往北,辽东地区有正在蓬勃发展的清朝,它的军力强盛早就想要灭亡明朝,入主中原,如何对待清军南下,是大顺政权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。

对于西南的大西政权,李自成入北京后,不但没有主动与之联合,反而在张献忠进军四川时,派大顺军入川并任命大顺政权在四川的地方官,这就直接触犯了张献忠的利益,招致双方的公开决裂。

对吴三桂这股力量,李自成比较重视,入京后不久,就派已经投降的明朝居庸关守将唐通,前往山海关去招降吴三桂和明山海关总兵高第,唐通去时携带了大量黄金、彩缎、银两以及吴三桂的父亲、居于北京城内的吴襄写给儿子的家书,唐通还带兵 2万,以增强山海关的防务,吴三桂见到家书,考虑到父亲和家属以及财产都在北京,又听唐通夸赞李自成礼贤下士和答应将他父了封侯,加之见明朝总兵白广恩、牛成虎、姜瓖等,都已投降大顺军,决定投降李自成。唐通接管了山海关的防务,吴三桂率领部众入京朝见李自成。消息传来,北京城内的李自成等大顺朝的领导人,认为天下大局已定,可以高枕无忧了,然而,吴三桂行至玉田县时,得知父亲被拘禁,爱妾陈圆圆被掠。本来就对农民军反感的吴三桂,误以为李自成是骗他来北京,立即率众返网山海关,向唐通发动突然袭击。唐通没有准备,被赶到关城西北,忙向北京告急,吴三桂重占山海关后,决定投靠清朝。后人有的说吴三桂降清是“冲冠一怒为红颜!”其实,也不尽然。吴三桂是辽东人,他的田地在辽东,军队也大都是辽东人,加之很多亲戚已经降清,他和清朝统治的辽东地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;而准备归降大顺朝只是追不得已,任何风吹草动,都会改变他降农民军的决定,更何况是父亲和爱妾受到侵犯。李自成接到吴三桂反叛大顺的消息后,开始并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,仍在分兵南下、边报不断告急,李自成才被动地亲率大军前去收复山海关。同关外的清朝,李自成的农民军没有什么接触,然而,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,却几次想联合农民军,共同灭明。

早在后金时期,天聪七年 (1633年),皇太极的长于豪格就建议,清军由旧道、宁远两路出击,夹攻山海关,如力量不足,可“屯兵招谕流贼,驻师通州,待其懈而击之”。他说的“流贼”,就指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,不过,这个建议没成为事实,当时皇太极还感到无力灭亡明朝。至清崇德七年(1642年)皇太极派大将军阿巴泰等伐明。在送行的时候,皇太极又提出联络农民军,说道:“如遇流寇,宜云尔等见明政紊乱,激而成变,我国来征,亦正为此。以善言抚谕之,申诫士卒,勿误杀彼一二人,致与交恶。如彼欲遣使见朕,即携其使来,或有奏朕之书,尔等即许转达,赍书来奏”。这次征明,清军仍然未与农民军接触,也谈不上联合了,直至1614年,清军入关前,清朝曾派书使至农民军,欲联合农民军灭亡明朝。事情是这样的:早在李自成占领西安时,蒙古鄂尔多斯部得知后,把这个消息上奏清廷,多尔衮亲自致书大顺军,书中是这样写的:

“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:朕与公等,山河远隔,但闻战胜攻取之名,不能悉知称号、故书中不及,幸毋以此而介意也。兹者致书,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。倘混一区宇,富贵共之矣! 不知尊意何如耳?惟速驰书使,倾怀以告,是诚至愿也,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”

清朝的这封书信是国书形式,封袋上、下都写有“谨封”二字,并盖有“皇帝之宝”;信内年月,也盖有“皇帝之宝”,只是不知对李自成等人应如何称呼,所以就在封袋上写“诸帅书”几个字、没有写姓名。由于路途遥远,书使迟起龙等,于一个多月以后即三月初三,才到达大顺军掌管的陕北榆林城,将书交与榆林小将王良智。王良智见封袋上的“诸帅书”,以为是一般信件,随手拆开来,才知是一封国书他不敢将拆开的国书向上转递,就把国书发还,答应把书中的话转奏李自成。那时,李自成正顺利进军京师,已经占领了大同等地,对王良智转达清朝信中的话,没有在意,也没有回信。后来,大顺军进入北京,李自成等领导人只注意到山海关的吴三桂,对山海关外的清朝,没有引起重视以致造成后来失败的重要原因。

四月十三日,李自成、刘宗敏等率10万大军 (一说 6 万),从北京出发,向山海关进军。不过,这时李自成对吴三桂还抱有幻想,希望他能站到农民军一边,具体表现在,他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带在军中,并让明太子等几兄弟也随军前往吴三桂的亲谊,明朝降臣张若麒,也作为他的出谋策划人同行,总之,希望通过种种关系,说服吴三桂投降大顺朝,吴三桂的兵力并不多,尚未部署好,而且勾结清军的活动还正在进行。为了争取时间,吴三桂派出山海关的六个豪绅,前往大顺军表面求和,大顺军在三河县遇到了这六个人,李自成虽然很快识破了吴三桂的缓兵之计,将这六人扣下,但还是受到他们的影响,进军十分缓慢,四五天的路程走了整整八天。直至二十一日,李自成才到达山海关,吴三桂已经准备就绪,同清朝的勾结也已成为事实,山海关大战从一开始,农民军就延误了战机。

山海关北依燕山,东临渤海,地势险要。有诗曰:

“两京锁钥无双地,万里长城第一关”,

把山海关比作燕京(今北京)盛京(今沈阳)之间的“锁钥”是很恰如其分的,山海关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时修建的,十分坚固,周围还有既宽且深的护城河,关城周围还有四个小城,东西两城为东罗城和两罗城、南北为南冀城和北冀城。四小城各驻军队,互为倚角。关城东几里外又筑威远城、烽火台、敌台等附属工程,好象众星拱月般地护卫着关城,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系统。明朝统治者对山海关的防务十分重视,在关前关上层层设防,很难攻取。皇太极时,许多官员建议攻打山海关,皇太极都没有采纳。他认识到明朝对山海关的防守力量较强,攻取不易,必须先取关外各城。到顺治元年三月中旬,崇祯下令让吴三桂尽撤辽兵入关,关外的宁远等城都被明朝放弃,清军不战而得。清军得到关外各城以后,应当说攻山海关的时机已到。但这时关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,农民军已占领北京,接着又占领了山海关。清军南下到底应走哪条路呢?前面说过当摄政王多尔衮率众南下,四月十三日行至辽河边,召洪承畴问策时,洪承畴鉴于他多年与农民军争战的经验,认为对农民军不能轻视,因此,建议清军仍应像过去一样,绕道入边墙,直奔北京。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意见,感到对山海关的防御不甚了解,不敢轻进,只能慢慢前进,准备绕道,由长城突入。

正当多尔衮率大军,准备绕过山海关,由长城突入关内的时候,吴三桂派往沈阳的两名投清使者——副将杨珅和游击郭云龙,自山海关行至翁后(今辽宁阜新一带)遇到了多尔衮的大军,送上吴三桂的致书,书中说:

三桂受国厚恩,悯斯民之罹难,拒守边门,欲兴师以慰人心,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,特泣血求助。……况流贼所聚,金帛子女不可胜数,义兵一至,皆为王有,……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,速选精兵,直入中协,西协,三桂自率所部,合兵以抵都门,灭流寇于官廷,……则我朝之报北朝者,岂财帛,将裂地以酬,不敢食言。 

多尔衮看罢,又喜又疑,喜的是吴三桂送上门来,疑的是,清朝曾多次招降吴三桂,尤其是松锦战役后,今众多汉臣写书招降吴三桂,吴都没理睬,为什么现在会送上门来呢?而且,信中并无降清之意,只是请清朝出兵,与吴共同攻打北京,但又提出,让清军从喜峰口,龙井关,墙子岭几处(就是信中所说的中协、西协)入关内,而并未让清军进山海关,他同兄弟阿济格、多铎商议后,决定派妻弟拜然同郭云龙去见吴三桂、了解真情,第二天,又写了复吴三桂的信,明白地让吴三桂降清,信中:

今伯若率众来归,必封以故土,晋为藩王。一则国仇得报,一则身家可保。 

吴三桂接到多尔衮的信后,复派人致书多尔衮,这次信中要求清军入山海关了,“王速整虎旅,直入山海关,首尾夹攻”。原因是,这时吴三桂已知农民军将攻打山海关,怕自已抵挡不了,就要求清军入山海关同他一起攻打农民军:同时,这次他在信中仍未言及降清的事。多尔衮阅信后,决定率大军星夜向山海关进发,改变了绕道突入长城的计划。这样,山海关前的一场大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。

吴三桂留下少数人守卫关城,主力拉到关内西罗城前面的石河以西,摆开阵势,李自成派兵围攻西罗城,北冀城和东罗城(南翼城面向大海,没有必要包围),从三面夹击吴军,吴军主力已在石河,因此李自成也率主力来到石河,从二十一日上午八九点钟起,双方在石河激战,夜晚不停,吴军已经疲惫不堪:农民军首先击退西北侧的敌军,准备登上西罗城,后因西罗城的守将用伪降欺骗农民军,农民军反遭偷袭,没能拿下西罗城、东罗城由山海关的士绅率乡勇守卫,被农民军打得支架不住,北翼城的一支吴军已经投降大顺军,农民军即将登城,吴三桂的一支援军到来,才保住北翼城。

多尔衮率清军于二十一日晚到达山海关,驻在关城以东的欢喜岭上。清军并未立即入关,原因是对吴三桂仍有疑虑,因为吴始终没有表示要降清。然而吴三桂在战场上不利,象热锅上的蚂蚁,坐立不宁,多次派人催促清军出兵。

二十二日清晨,吴三桂眼见全军即将崩溃,急忙出关至欢喜岭上威远台求见多尔衮,这时随多尔衮同来的洪承畴见旧部吴三桂到来,忙上前把他引见给多尔衮,吴三桂请多尔衮速速出兵,多尔衮说:

“汝等愿为故主复仇,大义可嘉,予领兵来成全其美,先帝时事,在今日不必言,亦不忍言。但昔为敌国,今为一家。我兵进关,若动人一株草,一颗粒,定以军法处死。汝等分谕大小居民,勿得惊慌”。

而后同吴三桂以白马祭天,乌牛祭地,敢血斩衣,折箭盟誓。多尔衮还和吴三桂约定:

“尔回,可令尔兵以白布系肩为号。不然,同系汉人,以何为辨?恐致误杀。”

他让吴先行打开关门,清军随后入关。多尔衮部署,以吴三桂为先锋,英王阿济格为左翼,豫王多铎为右翼,各统万骑,多尔衮殿后指挥。李自成从唐通那儿知道清军已入关参战,就在石河以西列阵。吴三桂先出兵迎战,英王阿济格入北水门,豫王多铎入南水门,成为吴三桂的左右翼,多尔衮率主力从关中门进入后,都来到石河西。不过,清军并未立即投入战斗。这一天,狂风大作,飞沙石,对面几乎不见人。李自成亲自出马到第一线部署,把军队分列开来,对吴三桂形成包围之势。激战从上午持续到中午,吴三桂军队已经支持不住了。

以逸待劳的清军三吹号角,三声呐喊,两万铁甲骑兵蜂拥冲向农民军。吴三桂绝处逢生,重义整军向农民军冲去,大顺军已经战斗了两天一夜,渐渐支持不住,败下阵来,李自成下令撤退,清军乘胜追击40多里。刘宗敏中流矢负重伤,士兵牺牲很多,辎重、马匹损失严重。李自成退至永平,整顿了兵马,原想再战,但军心已涣散。二十三日,大顺军在永平和吴三桂的追兵再战失利,随即处死了吴襄,继续撤军,农民军回到北京后,又将吴三桂的家属全部杀死,农民军东征的失败,除了出兵缓慢贻误了战机之外,事先已潜伏了不利的因素。早在农民军占领北京时,缺乏远见卓识,没有看到吴三桂控制的山海关地位之重要,军事上没有做充分准备。待李自成亲率大军东征时,已为时过晚。

大顺军战败的消息传入北京以后,谣言四起,人心浮动,一些降官,更为惊慌,纷纷寻找出路,逃出北京。有的弃家南下,有的扮作僧道,乞丐混出城门,……二十六日,东征大顺军疲惫地回到北京。李自成立即做了守城准备,下拆除沿河关厢民房和城外四面的羊马墙,因为这些房屋和墙,可以作为攻城时遮挡城墙上发出的炮箭。可是,李自成无法在北京附近组织一支强大的武装以抵挡清军,城内形势不稳,因此,两天后,大顺政权毅然作出放弃北京、向西撤退的决定,为了向天下表明,大顺朝还将回到北京,所以撤退之前,李自成在北京正式举行即位典礼。四月二十九日,李自成被冠冕,列仗接受百官朝贺,在武英殿即皇帝位。丞相牛金星代行郊天礼,六政府各颁书一道,以这一年为大顺永昌元年,然后“分付阖城人民,俱各出城避难”。午后,军士运草、硝磺等入承天门,塞满各殿门,第二天,放火烧宫殿和九门城楼。五更时,农民军从南城开始撤出北京,李自成率众先行,刘宗敏继后,明朝降官中也有一些人跟随农民军撒退。

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,自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,至四月三十日撤出北京,前后四十多天,他们推翻了朱明王朝的统治,以农民政权在北京行使权力,这在北京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,在中国历史上也影响重大。